日期:2025-07-24 12:52:09
冷藏柜里,新鲜羊肉串泛着红光,蔬菜翠绿欲滴;而几步之隔的冰柜中,冷冻肉串静静躺着。当外卖提示音响起,老板熟练地剪开冷冻串包装,轻描淡写地说:“这是给外卖的,不一样。”
“您有新的外卖订单,请及时处理。”河北廊坊某烤串店老板张先生熟练地拿起订单小票,从专用冰柜中翻找出冷冻肉串。他一边核对,一边剪开包装送往厨房。不到一刻钟,身着蓝衣的骑手已将这份外卖取走。
而在张先生身旁的另一个冷藏柜里,色泽鲜亮的新鲜烤串整齐排列——那是为堂食客人准备的。“客人来店里,肯定得用新鲜食材”,张先生对记者坦言,“但外卖统一用冷冻肉,提前腌制加了香料,顾客一般吃不出来”。
这一幕正在全国多地上演。当餐饮业陷入寒冬,一种 “堂食鲜肉现做,外卖冻肉预制” 的双标策略悄然蔓延,成为行业心照不宣的生存法则。
01 隐秘的差异:一店两制的餐饮双标
记者调查发现,这种双标策略在餐饮行业已成普遍现象。在北京、天津、河北多地的餐馆里,同样的菜品,堂食与外卖背后是完全不同的制作逻辑。
在多家主打“现炒”的小碗菜店铺,当记者通过外卖下单后,服务员直接从冷藏柜取出预制菜包装,加热后倒入餐盒。而当记者坐在同一家店堂食点同样的菜时,看到的却是厨师现场翻炒的场景。
差异不仅存在于食材新鲜度。天津某菜馆老板坦言,堂食炒菜用压榨花生油,外卖则改用桶装调和油;堂食米饭选用当年新米,外卖则使用价格低廉的陈米。
价格差异同样显著。记者走访20多家店铺发现,酒水饮料是外卖加价的重灾区。多家店铺的可乐、雪碧等瓶装饮料,外卖价格比堂食高出近50%,且普遍标注“单点不送”。
分量缩水则更具隐蔽性。某川菜馆厨师透露,同一道“鱼香肉丝”,外卖分量比堂食少20%至30%是“行规”。特制的外卖餐盒底部设计成凹陷状,使消费者在视觉上难以察觉差异。
02 无奈的选择:双标背后的生存困境
“不搞双标,就活不下去。”这成为记者采访中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在餐饮行业寒冬中,双标策略背后是商家艰难的生存博弈。
平台抽成高企成为首要压力源。外卖平台抽成通常在15%-25%之间,大型连锁品牌可能低于15%,但个别案例高达33%。更让商家无奈的是,平台宣称的“百亿补贴”实际上主要由他们承担。
“每次外卖大战,平台美其名曰补贴几百亿,实际是商家降价一部分、平台减少佣金一部分,真正平台补贴金额极少。”一位从业者道出其中玄机。
在张先生的烤串店,记者目睹了一笔22.9元的外卖订单:商家需补贴11.5元(含配送费4元、超级吃货红包7.5元),平台仅补贴3.5元。“不参加活动没流量,参加了就只能从食材上抠成本。”张先生无奈地表示。
鲜肉与冻肉的成本差距高达100%,为双标提供了直接诱因。北京一位餐饮店老板算了一笔账:以糖醋排骨为例,现制需排骨150克(成本约8元),预制菜仅需5元,且省人工。“一家日均百单的店,用预制菜每月能省约1.5万元。”
平台配送时效的严苛要求进一步加剧了双标。某连锁品牌区域经理透露,平台规定“一定时限内送达率”必须达95%以上,否则降权限流。“外卖现做根本来不及,只能用预制菜。差评多了店铺就完了。”
03 信任的裂痕:消费者权益的系统性侵犯
这种双标策略虽为商家缓解了生存压力,却引发了更深层的行业危机。冻肉口感远逊于鲜肉,顾客点外卖时体验下降,长期导致单量流失。
“现在点外卖口感普遍不好,我都建议朋友尽量堂食,价格更便宜、品质更放心。”一位消费者的反馈道出了市场变化。这种信任流失正加剧行业恶性循环。
法律专家指出,“双标”本质是对消费者知情权与公平交易权的系统性侵犯。北京威诺律师事务所律师付昭华分析:“商家隐瞒食材来源、加工方式,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关于消费者享有知悉商品真实情况权利的规定,也违反了电子商务法的信息公示义务。”
更令人忧心的是维权困境。“外卖与堂食的时空分离,使取证极为困难。消费者难以同时对比食材、分量,更难证明商家存在故意欺诈。”付昭华指出,维权成本远超收益,导致多数消费者选择沉默。
这种信任裂痕正在重塑消费行为。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用脚投票,转向品质更有保障的堂食。而那些专做外卖的店铺,因冻肉口感差导致单量减少,倒闭案例正不断增加。
04 破局之道:协同治理与品质回归
面对双标困局,行业正探索多种破局路径。透明化标注成为首要解决方案。云南民族大学教授王启梁建议:“平台可以要求商家清晰、显著标注商品属性,如‘预制菜’、‘冷冻复热’、‘现场制作’等。”
某试点平台数据显示,强制标注后,预制菜订单量下降23%,同时投诉量下降67%,说明透明化有助于建立合理预期。
提高违法成本是另一关键举措。专家建议对于多次违法的商家,可适用“退一赔十”,并纳入失信名单;建立跨部门信用档案,实施“一处违法、处处受限”;推广“明厨亮灶”线上化,让消费者实时查看外卖加工过程。
值得关注的是,一些坚持品质的商家已用市场反馈证明了诚信的价值。《法治日报》调查发现,杭州某面馆坚持“外卖与堂食同锅同灶”,虽然原料成本高了15%,但复购率提升了近四成;成都某火锅店公开外卖后厨监控,半年内外卖订单量增长200%。
商家也在积极寻求减少平台依赖的自救之道。部分从业者建议区域商家联合聘请新媒体运营人员,通过短视频平台和自媒体建立宣传渠道。高星级酒店和民宿通过培训店长成为新媒体专员,有效摆脱了平台制约。
“做餐饮终究靠品质说话,”一位从业者强调,“那些用餐高峰座无虚席的餐厅证明,‘一招鲜吃遍天’仍然可行。”
成都某火锅店的后厨监控画面实时传输到顾客手机上,杭州一家面馆坚持外卖与堂食“同锅同灶”——这些商家的外卖订单量在半年内增长了200%。
某试点平台的数据显示,当商家被强制标注“预制菜”标识后,相关订单量下降了23%,而投诉量锐减67%。消费者用选择投票,证明透明比隐瞒更有市场价值。
夜幕降临,那些坚持品质的餐馆依然人声鼎沸。他们用行动证明:当便利不再以牺牲品质为代价,当每一份外卖都承载着与堂食同等的诚意,餐饮业才能真正跨越寒冬,迎来春天。#热点新知#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财智密码
亿策略-炒股配资知识-正规股票配资网-配资论坛是什么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